刘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到达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
黄埔军校四期生
刘志丹在榆林中学读书时,受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王懋廷等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广东处于革命高潮,党组织决定选派时年22岁的刘志丹等去黄埔军校学习。这时,他中学尚未毕业,校方不准退学,家庭也希望他毕业后再去,但刘志丹的心早已奔向当时的革命中心,便说服家庭,冲破了校方的阻拦,渡过了黄河,经山西、河北到达北京。在北京参加了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刘志丹和同行的霍世杰、杨国栋都被录取了。他们拿上介绍信到了天津,坐船南下,从水路到广州。经过长途跋涉,刘志丹等三人终于1925年冬抵达广州。
1926年初,入伍生教育结束,刘志丹通过升学考试,被编入第四期步兵科学习。步兵科以7/10时间学军事,军事学科有典范令、基本战术、兵器、地形地物等,军事术科有野外演习、射击、马术等;3/10时间学政治,政治课程则教以党的组织及一般政治常识。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兼学军事与政治,使步兵科学生懂政治,从而成为文武双全、全面发展的革命军人。在黄埔军校的学习生涯,为刘志丹以后创建西北根据地和西北红军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志丹入校后,被革命救国的热烈气氛所感染,眼界为之一新,结识了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和政治教官恽代英、王懋廷及留校工作的第一期学员陈赓、唐澍等同志交往甚密。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同志们的关怀下,他热情学习,认真进行军事训练,政治上也很活跃。
因为中共中央曾发通告,在军校第四期学生中,伍中豪、林彪、曾中生、袁国平等都是共产党员。刘志丹经常与这些人联系接触,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当时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每周都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召开党的小组干部和积极分子会议,由周恩来、陈延年、恽代英讲解形势、任务和党的工作,每次都有黄埔军校几十乃至数百名党员参加。刘志丹常坐电船赴广州市内参加这样的会议。
战胜病魔意志强
由于过度劳累、水土不服,刘志丹在广州突发高烧、昏迷不醒。同学们赶紧把他送进医院,经医生诊断,他患了急性痢疾,打了几天针,依然不见好转。医生让他休学,但他凭借坚强的革命意志终于战胜病魔并把学习坚持下来,不曾懈怠。他还在病床上给榆林中学的王子宜写信,建议他毕业后回家乡,从教育入手,发展一批有觉悟的青年加入组织,准备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他还根据平时的了解,拟了一个名单寄给王子宜参考。
1926年7月,刘志丹带病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校场举行的北伐誓师大会,随东路军出发。刘志丹带着两个连队行军作战,沿途还向群众作宣传,日夜操劳不停。他想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消灭军阀,早日统一中国。刘志丹跟着东路军到达江西的吉安,突然接到命令,调他回广州。刘志丹立即赶回广州,原来冯玉祥从苏联回国,成立国民军联军,誓师参加国民革命,要求中共选派干部到其部队工作。调刘志丹回广州,就是派往冯玉祥部队去的。
屡败屡战终不悔
1926年冬,刘志丹被派往国民军联军第四路军马鸿逵部,任党代表兼政治处长。刘志丹用黄埔军校所学对马鸿逵部进行训导,在营以上设立政治机构,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反对打骂士兵,教育官兵们参加革命的军队,就要有革命的行动。刘志丹的改造工作使马鸿逵部起了明显的变化,战斗力也有所增强,并按时开到西安前线,解了西安之围。西安解围之后,在共产党的帮助和支持之下,国民军联军在西安创办了中山军事学校,被誉为“西北之黄埔”。因为刘志丹是黄埔军校的高才生,他也被聘为军事教官。
冯玉祥背叛革命后,刘志丹离开冯玉祥部,于1928年参与领导渭华起义。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继续做“兵运”工作,开展武装斗争。1931年9月,陕甘边界游击队成立,刘志丹任总指挥。1932年初,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一次在西北地区公开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帜。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陕西省委书记杜衡来到游击队,对游击队实行直接领导。因为杜衡的“左”倾指挥,红二十六军被迫离开照金根据地,南下终南山,苦战一个多月,全军覆没。最危险的时候,刘志丹孤身一人藏在深山老林里,不幸掉下悬崖,在草丛里躺了一天一夜,幸亏被战友所救。在地方党组织的帮助下,刘志丹他们几个人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陕北继续战斗。
1936年4月14日,在三交镇战斗中,刘志丹中弹身亡。
毛泽东得到刘志丹不幸牺牲的噩耗后,非常悲痛,他说:“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将永远留在党和人民中间,而不会磨灭的!”为了纪念刘志丹,当年5月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1943年,刘志丹陵园落成时,毛泽东又为刘志丹题词“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 英雄万万千 人民的英雄 要数刘志丹”,朱德题词“红军模范”,高度评价刘志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