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雄,江西宜丰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从事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3年到苏联进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学习。1925年从莫斯科奉调回国,在黄埔军校任政治大队副队长。后随广东革命政府第二次东征,曾先后担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秘书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等职。1927年4月15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发动反革命政变,熊雄被广东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入狱,5月被秘密杀害,时年36岁。
熊雄
海外探求革命真理
1919年,熊雄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毅然抛弃数年的戎马生涯,筹款赴欧洲留学,探索改造中国的新道路。熊雄到法国后,同留法学生一起过着勤工俭学的艰苦生活。这个时期,他有机会更多地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其他进步书刊,结识进步的留学生和华侨工人,思想日趋进步。1920年秋,他同友人游巴黎铁塔,吟诗一首:“登高东望一咨嗟,长剑倚天信手拿,北海鲸鲵终就戳,南圻逐鹿竟谁家?!”称赞了巴黎铁塔的雄伟,歌颂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抒发了对祖国陷于军阀混战的忧愤心情。年底,熊雄与友人赵世炎、李立三等人在巴黎组织了劳动学会,其后又以学会为核心扩展为留法勤工俭学会,积极主张勤工俭学学生组织起来,团结一致,到工厂做工,参加工人运动,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为了更深刻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探求无产阶级革命的真理,1922年3月,熊雄离开法国,转赴德国留学,不久,在柏林加入了共产党。当时,旅德同学常在周末集中于康德大街中共驻柏林通讯员张申府家中学习和商讨工作,主要是研究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前身)的问题。参加活动的有周恩来、刘清扬、张伯简、谢寿康、熊雄等。6月,旅欧中国少共在巴黎成立,成员有三十余人,每人均有代号,熊雄的代号叫“其光”。8月,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成立,在柏林的共产党员推举周恩来到巴黎出席成立大会。旅欧支部当时设有共产主义研究会,系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通过旅欧少共成员在留学生和华工中进行革命活动。
1923年3月,中共旅欧支部选派一批党团员赴苏学习。熊雄与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等人同去莫斯科,进入了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学习。熊雄除了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革命经验之外,还有机会到苏联红军中学习军队的政治工作经验。多年的留学生活和工作实践,使他大大地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奠定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斗争经验。
誓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
1926年北伐开始后,蒋介石加紧对黄埔军校控制,并实行了一系列的反动措施。7月26日,他对校部各负责人讲话时,还用“禁绝小组织——小团体”等几句口号,对共产党人进行含沙射影的攻击。作为军校政治部主任的熊雄,毅然在《黄埔日刊》上发表了《对于校长“临别赠言”的说明》一文,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指出坚持孙中山“主张容纳各派革命分子”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共产党既是代表工农的政党,自有其独立性”,“对于破坏党的组织的人就应认作我们的敌人,即拿起对付军阀与帝国主义的精神,与之奋斗。” 10月初,当黄埔四期毕业生上前线时,熊雄在同学录上题词:“人世斗争几日平,漫漫也应到黎明。听潮夜半黄埔客,充耳哭声与笑声”,指出革命必胜的光明前景与革命者胜利的喜悦和反动派失败的恐惧,充分表现出共产党人坚强的革命意志与乐观主义的精神。
1927年 4月15日,广东的国民党反动当局开始了反革命大屠杀。这一天黄埔军校教育长方鼎英找熊雄谈话,妄图逼其就范。熊雄严斥蒋介石背叛革命是人民不共戴天的仇敌,表示“要将一腔热血洒在黄埔岛上”。方鼎英怕搞下去会引起校内师生的骚动,转而要求熊雄出国学习,答应派艇送去香港。熊雄于次日对送行的师生作了简短讲话,勉励大家继续恪承孙中山的遗嘱,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然后登艇离去。汽艇徐徐离开黄埔,驶至江心,突然发生“机件失灵,停下检修”。这时,监视黄埔的中山舰即派人登艇将熊雄逮捕。
在狱中,熊雄仍对被囚的其他革命同志进行革命形势和革命气节教育,稳定他们的情绪,鼓励大家坚决地与反动派作斗争。直至生命最后时刻,熊雄始终表现出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