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廉大义》⑲“位卑德劭张天赋”
发布时间:2021-05-12  来源:梅州市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3061   字号:

人物小词典

张天赋(1481—1547),字汝德,号叶冈爱梅道人,广东兴宁人。为邑庠生时,深得兴宁县令祝枝山器重,亲聘其至衙署,参与编修县志。正德十六年(1521),魏校督学粤中,赏识其才学,聘至崇正书院讲学。嘉靖九年(1530),兴宁县令吴悌任主修县志,张天赋又被邀请参加,刚告完成,广东督学林次崖得悉张天赋之才华,将其调到省城参修《广东通志》。嘉靖十一年(1532)选贡,拜太司成湛甘泉为师,留南京国子监钻研学业,后家中父母去世,奔丧归,蔬素三年,祭葬尽礼。嘉靖十七年(1538),兴宁县令方述主修县志,张天赋再次参加县志编修工作。志告竣,其又到南京参加编修《武宗实录》。后在族内父老规劝下,出任湖南浏阳县丞。抵任后,勤政爱民,生活俭朴,捐献薪金修建学宫,培养当地人才。其为官清正,扬善抑恶,案无停滞,狱无循情,人心敬服。不久,因病退休,归家时囊箧萧然。不久病逝,终年六十七岁。

张天赋是一位非常特殊的梅州先贤。他地位低下,终其一生,以乡野文人自居,晚年出任湖南浏阳县丞,也不过是一个八品小官,但是,他颇有时望,吴中才子祝枝山将其比作东汉黄宪(叔度)。确实,他就像东汉后期的黄宪一样平凡却引人注目,以自身的魅力赢得士人的广泛赞誉,不论是当朝的大儒重臣,还是在野的狂狷之士,抑或是民间贫寒百姓,都对其充满钦佩之情。

张天赋可谓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因为他有着谜一般的人格魅力。他还是乡村穷秀才时,明代书法名家、吴中才子祝枝山任兴宁县令,就亲自写信聘请张天赋到县衙署,参与编修县志。祝枝山离任后,仍与他通信。晚年祝枝山卧病泊然,缅怀平生知爱,深情地写下了十九首《怀知诗》,怀念自己一生共同经历过苦难的岁寒之友十八人,其中就包括了张天赋。祝枝山怀张天赋诗云:

文征屡北道空南,云锦才华织女惭。宗庙岂能瑚琏舍,蛟龙未许土泥弇。襟期天合胶投漆,光彩神惊玉在函。不见书来诵书序,相望浑欲泪毵毵。(祝允明《怀星堂集》,《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六》)

在诗中,祝枝山为张天赋的怀才不遇抱不平,将其看作是被朝廷抛弃的宝贵人才,因不见张天赋的来信,他只好诵读张天赋以前写的书序,不禁“相望浑欲泪毵毵”。以横放自喜闻名的祝枝山,竟然对一个乡村穷秀才有如此强烈的思念之情,可见张天赋的人格魅力。

明正德十六年(1521),南都四君之一的魏校(号庄渠)作为按察司副使督学粤中。在此期间,魏校以强势手段在广东大毁“淫祠”(淫祠即未被祀典登录的祠庙,通常是对民间不合朝廷祀礼的宗教信仰建筑的总括性指称),强令无度牒的僧尼还俗,没收变卖寺庙田产,列佛经为禁书。魏校这样一位傲视天下,“直行己意,无所徇”的明代大儒,对张天赋也极为赏识,亲自写信聘请张天赋至崇正书院讲学,对其颇为爱重。

明嘉靖九年(1530),官至太常博士的福建南靖人吴悌任兴宁县令,主修《兴宁县志》,张天赋又被邀请参加。吴悌任主修的《兴宁县志》刚告完成,嘉靖年间的名世大儒林希元(字茂贞,号次崖,福建同安县人)作为广东按察司佥事督学粤中。林希元是以直臣著称的“浊世廉臣”,曾因指斥中官(宦官)触怒了朝廷,被解官归家,后由正直朝臣举奏而复起。他也对张天赋极为欣赏,于是把他调到省城去参加编修《广东通志》。

到了明嘉靖十一年(1532),张天赋被地方选拔推荐为国子监生员(即选贡),进入南京国子监钻研学业。由于大明真儒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系国子监的儒学训导(太司成),于是,张天赋自然成了湛若水的门下弟子。在国子监里,张天赋同样深受湛若水赏识,以至于湛若水订正古本《大学》,刻石“新泉精舍”,特命张天赋作跋语于后。

嘉靖十六年(1537),张天赋离开南京国子监东归。嘉靖十七年(1538),兴宁县令方述主修《兴宁县志》,因张天赋有一套颇为完备的编修志书的体例法则,他又被邀请参加县志编修工作。完成后,再次被朝廷召到南京参加编修《武宗实录》。当时参与编修《武宗实录》的,都是一些明代鼎鼎有名的大学者,包括杨慎[正德六年(1511)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文徵明(翰林院待诏)、杨廷和(十九岁时中进士,历官翰林检讨、太子讲读、东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直至出任首辅)、萧与成[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后升为修撰承务郎]等人。而张天赋以秀才之身晋列其中,可谓异数。

晚年,张天赋在族内父老规劝下,出任湖南浏阳县丞。到嘉靖二十五年(1546)因病离开浏阳返回故乡时,“士民恸悼,攀卧不能出疆”,其在浏阳百姓心中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

除了上述人物之外,对张天赋充满赏识赞誉的明代名士还有伦以训[字彦式,别号白山,广东南海人。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李义壮[字稚大,广州府南海人。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任浙江省仁和知县、户部主事、礼部仪制司员外郎、任广西督学佥事,继调湖广地区的军事副长官,驻兵辰沅道。平定苗族作乱有功,升调四川参政,再调福建按察使。后任右布政使,升佥都御史,巡抚贵州]、王希文[原名世宁,字景纯,号石屏,广东东莞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刑科给事中]等人。

一位地位低下的乡村秀才,如何会有让众多大儒折服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于其谜一般的人格魅力。对于这种人格魅力祝枝山给予了准确的概括:“渊淳虚白,大似黄叔度,英秀朗察,复如杨徳祖。诚具美之器,超时之珍也,仆所以钦爱而不忍舍”,“然而与之处,如临景风,濡甘露,知其能益人甚弘”(《答张天赋秀才书》)。祝枝山的概括,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张天赋思想深远淳粹、内心纯净无瑕,像东汉时的黄宪;形象优美高尚,性情开朗细心,像三国时的杨修。其人品就像是一个十全十美、流传悠远的宝贝,让我爱不释手难以舍弃。跟这样的人相处,就如同被祥瑞之风吹拂,被甘露所滋润,对人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魅力之一:不拘于时之通塞的从容

张天赋的人格魅力,首先来自于其面对命运不公的淡然从容。

嘉靖元年(1522),张天赋参加乡试,在考卷中用了《周礼》“圣法象魏”的句子,主考官怀疑其引用误,因而落榜。后来司衡者取《周礼》来对照,才发现错判,但错误已成,司衡者也只好为张天赋惋惜。

历任刑曹少司寇之黄雅,爱惜张天赋的才华,同情其遭遇,在嘉靖十六年(1537)鼓励时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的他再次东归秋试,并赋《东归秋试诗》云:“艺场八月开南国,罗网终当拾凤麟。”但此次参考同样遭遇不公。当轮到判读其试卷时,因蒋氏主考官与按院就判读马氏解元的试卷而产生不同意见,彼此正在激烈争论,蒋氏主考官因而内心不乐,张天赋便因此再次落榜。

命运一再与张天赋开玩笑,使其奇于数,而厄于遇如此,但张天赋并未因此而愤世嫉俗。相反,他表现出了不拘于时之通塞的从容,他说:

料皇天生我是男儿,终不与鸱鸨为匹。信步行行,到前头当有真消息。万一不然,吾将置穷达于殊途,且论平生心迹。掷笔问乾坤,乾坤不对,乾坤默识。(《新春试笔》)

“置穷达于殊途,且论平生心迹”,这是一种何等通达的人生境界!正是这种面对挫折的淡定与从容,使其有着异于常人的人格力量,所以,中宪大夫萧禹臣评价张天赋是一个不拘于时之通塞的志远略者(萧禹臣《叶冈诗集序》)。

魅力之二:不嫌于位之崇卑的敬业

张天赋虽然怀才不遇,但他并未因此而自暴自弃。相反,他表现出了不嫌于位之崇卑的敬业精神,不管是编志,还是为官,都是恪尽职守。他在《安分守己四字赞》一诗中云:“己己己,肩头着力担当起,当时孔子铸颜方,为仁由己非由彼。”安分守己,着力担当正是其做事的态度。例如他从南京国子监归家后,本来“恸念父母禄养不遂,抱恨不仕”,后来在族内父老规劝下出任了湖南浏阳县丞。县丞不过是一个八品小官,但他一旦为官,便不嫌位之崇卑,而是“比抵任,即署县政,水蘖自励,首捐俸修学宫,新先师庙,修先儒欧阳圭斋先生祠。浏民病涉,捐俸置浮桥,往来者便之。其驭民则扬善抑恶,多方劝谕,至不悛乃绳以法。吏牍篑久不得判者,皆剖决如流,案无停滞,狱无遁情,人心信服,院台交奖”。

也就是说,他一到任,便处理县政,以俭朴勤政自励,捐献薪金修建学宫、孔庙及先儒欧阳圭斋先生祠。浏阳百姓过河困难,他又捐俸置浮桥,方便行人往来。他在治理百姓时扬善抑恶,对多数民众总是耐心劝谕,只有十恶不悛者才绳之以法。在他的努力下,以前积压的大量案件,都剖决如流。县中因此案无停滞,狱无遁情,人心信服。

这种不嫌于位之崇卑的敬业精神,正是张天赋人格魅力的另一重要表现。所以,当他因病离任归家时,浏阳“士民恸悼。攀卧不能出疆,若失所怙”。

魅力之三:不随流俗沉浮的道德坚守

对于命运的不公,张天赋没有愤世嫉俗,除了从容和敬业之外,更可贵的是,他在道德上不随流俗沉浮,坚毅有守。而这是张天赋人格魅力的又一重要表现。

30.webp.jpg

对自己,他“言行慕仿古人”,严格自慎,时时自警:“乾坤多路头,行行莫差却。世人不慎初,千里始知错。”(《自慎》)他安守本分,看重名节。他作《安分守己四字赞》说:“安安安,菜根蔬食日三餐,闭门无事焚香坐,自觉寸心天样宽。分分分,富贵贫贱分利钝,冥冥默坐乎其间,人力何能移尺寸。守守守,亏体辱亲真可丑,直须检点此身心,名重黄金高北斗。己己己,肩头着力担当起,当时孔子铸颜方,为仁由己非由彼。”他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赞》中要求自己“本分之外莫求添,贪泉不改夷齐操,煮石餐霞味亦甜”。

对父母,他“天性孝友,能色养。旦夕供父母甘旨,不肯少离膝下”。1524年其母亲去世时,他“哀毁骨立”。在为母亲治丧期间,他不受当时民间陋俗影响,坚守儒家传统古礼,“丧祭一遵文公家礼,革供佛事鄙俗,闭户读礼古书”。当他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时,“特使使寄回监豆、米养亲,荣君之赐”。后来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他“恸哭流血,号天仆地,喘喘几绝”。他回家为父亲治丧,“蔬素三年,祭葬尽礼,黜陋俗”。他的孝行感动了国子监的同学和老师,以至国子监的同学们制《竹山啼鸟卷》寄赠,国子监儒学训导吕楠亲笔“永慕双亲”四个大字以表彰。

对社会,他以黜陋俗、复古礼为己任。当时,“邑人不行冠婚礼,迎巫觋,多至三四人,执鼓角铃刀舞跳,导引之前。丧葬用牛酒,大宴吊客。供佛事,选少侠子弟,飞马拾红绮银牌金扇汗巾,以拾为嬉笑”。他将这些民间陋俗逐一呈明官府禁革,同时躬自以礼倡,使得社会风气翕然丕变。

张天赋以自己的人生实践,向世人展示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清介的道德追求。他不拘于时之通塞,不嫌于位之崇卑,不随流俗而沉浮,自慎自警,安守本分,克己复礼,移风易俗,而且“终日无惰容”。这些是张天赋虽位卑而德劭的原因之所在。张天赋的人格力量,是一种仁者的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