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词典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国子监博士、太常博士、吏部右侍郎等。他品德高尚,崇尚真诚,宋光宗为其亲书“诚斋”匾额,故世称其为“诚斋先生”;著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被誉为一代诗宗,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上诗歌是杨万里描写自然景物的代表作,为人们所熟知。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与梅州的关系,方志除了载其诗歌三首外,不置一词。其实,杨万里对梅州有无可比拟的功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政治军事上,宋淳熙八年(1181),他率军平定梅州寇乱,战后重建了粤东的治安体系;第二,在文学上,他以三十多首诗歌的规模深入地歌咏梅州山川和文化,成为歌咏梅州的第一人;第三,在历史文化上,他“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之句,道出了梅州得名的真谛;第四,在梅州的教育文化上,他的门生刘涣在梅州任职十八年,刘涣以四大创举为梅州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1. 梅州事功
杨万里虽不是梅州官员,但他在梅州政绩卓著,这首先表现在梅州的政治和军事建设上。
第一,平定梅州动乱。宋淳熙六年(1179),杨万里到广东任职,他先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司公事,掌常平、义仓、税收之政,秩正四品。淳熙八年(1181)二月,他升任广东提点刑狱,掌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以及举刺官吏之事,简称提刑官。
淳熙八年(1181)二月春荒时节,汀州大盗沈师作乱,蹂践汀、漳二州,福建大震。八月,沈师进入广东,先游走于循梅潮惠之间。杨万里《右司王侨卿墓表》:“汀寇沈师,猘于循梅潮惠之间。”接着,沈师兵围梅州。淳熙七年(1180)刚上任梅州知州的游庾对此束手无策,州城告急。于是,广东提刑杨万里率领大将张喜和三千铁骑东征,到梅州解围。他从韶关曹溪出发,经岑岭取道翁源、河源、龙川,官军一路旌旗招展,士气高昂。沈师闻杨万里率大军来剿,遂解除梅州之围,向闽粤边境望风而逃。杨万里到达梅州后,指挥大军继续追击,一直追击到潮州,在海边将沈师主力歼灭,沈师与残部三十余人逃脱。广东安抚使巩湘诱沈师出降,然后杀害沈师。
旧制,提刑多用武将充任。但是杨万里以文人身份任职,也能平定叛贼,他的军事才能受到朝廷赏识。《宋史》本传中,宋孝宗称赞他“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
第二,重建粤东治安体系。广东惠梅潮为闽粤赣三省边区的组成部分,边区山深林密,盗贼易于躲藏;治安上三省相互推诿,乱者有机可乘,故这一带成为“盗贼渊薮”。宋蔡戡《定斋集》卷十五《中大夫致仕朱公墓志铭》:“潮与循、梅、汀、赣,壤地相接,弥望千里,蔚为盗区。”南宋初年,李纲、岳飞率领大军在此平乱。绍兴二年(1132),岳飞部将,广南东路统制官韩京将军驻兵循梅,大败刘宣。绍兴三年(1133)二月虔贼周十隆率众进犯循、梅、汀州,朝廷四大统制官赵祥、韩京、申世景、王进合兵围剿。梅州治安的危局,于此可见一斑。
平定沈师后,为了根除后患,杨万里为梅州的治安制定了长治久安之策。《宋史》之《儒林传三》:“(杨万里)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其实,潮、惠二州本有外寨,只是军官腐败,制度松弛,军官怕苦怕累驻于城中,使外寨名存实亡。杨万里为官清廉,他无法容忍军队的腐败无能。淳熙九年(1182),杨万里决心整顿军队的腐败习气,制定新的驻军制度,以重建粤东治安体系。他命令军官必须驻在外寨中,以镇守险要,保障地方治安。《诚斋集》卷六十九载杨万里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以尚书左郎官召还上殿第一劄子》(即《第一劄子》):“……在潮、梅之两间,人行其中,终日不逢居民,不见天日。盗藏其山,而人莫之觉。朝廷于此设一寨者,所以镇其荒林,使盗不得而发也……”杨万里之举措对梅州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保障粤东治安政策的长期有效性;二是使梅州引起政府重视,使中央对梅州制定特殊的政策。杨万里以长远的战略眼光、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霹雳手段,革除军队腐败旧习,重建粤东军事堡垒,以切断山区“盗贼”造反的要路,为粤东的治安和梅州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梅州的第一歌者
杨万里不仅对梅州的政治和军事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对梅州的文化有重要贡献:他深入地描写梅州的山水名胜和风土人情,是歌咏梅州的第一人!
杨万里的梅州诗歌见于他的《南海集》。《南海集》四卷,是其门生刘涣升任肇庆通判后出资刊刻的,是杨万里在广东时期作的诗歌。其中,梅州诗歌作于淳熙八年、淳熙九年冬春(1181—1182)交替间。他在梅州除了平乱外,还一边考察惠、梅、潮的地理形势和民俗风情,一边不辜负南粤“山水乡”的情怀,写下大量诗歌,如《督诸军求盗梅州,宿曹溪,呈叶景伯、陈守正溥禅师》《羽檄召诸郡兵》,以及三十多首描写梅州风物的诗歌。现只能举其要者,做一些分述。
诚斋进入梅州的第一首诗歌是《发通衢驿见梅有感》:
忙中掠眼雪枝斜,落片纷纷点玉沙。
虚过一冬妨底事,不曾款曲是梅花。
诗人站在岐岭上,写他进入梅州看到的第一景观:漫天的梅花。此时已是腊月,梅花正在盛开,它疏枝横斜,满树满山都是雪白的一片,山上地下也是落英缤纷。过了通衢驿,诗人写下《过五里迳》;过了五里迳,诗人有《晨炊浦村》;过了浦村,当晚住宿长乐县,有《宿长乐县驿,驿皆用葵叶盖,屋状如棕叶云》。
过了长乐就到兴宁县(今梅州市兴宁市),他写下《题兴宁县东文岭瀑泉,在夜明场驿之东》;过了兴宁,诗人进入程乡县(今梅县)的南口,诗人有《入程乡县界》:
长乐昏岚著地凝,程乡毒雾噀人腥。
吾诗不是南征集,只合标题作瘴经。
程乡毒雾,指古梅州的瘴气。长乐的瘴气已铺天盖地,但程乡的瘴气更毒更重,已腥气袭人,令人难以呼吸,如诗人的《瘴雾》:
午时犹未识金乌,对面看人一似无。
腊月黄茅犹尔许,不知八月却何如。
诗后自注:“南中八月,黄茅瘴正盛之时。”这几首诗歌,几乎是宋代梅州的瘴气论。岭南瘴气为害,北人谪到岭南多无生还,故尤其害怕。梅州黄茅瘴虽盛于八月,但延续到冬天。杨万里所经历的程乡毒雾,虽腊月中午仍大雾弥漫,烟瘴千里;举头不见日头,对面不见人影,人迷失在瘴气的海洋中。
省城官员到了梅州,必然受到热情款待,但这没有激起杨万里的诗兴。次日清晨,他离开梅州时才亮出了歌喉,作《明发梅州》:
市小山城寂,船稀野渡忙。
金暄梅蕊日,玉冷草根霜。
诗歌写梅州人文和自然景色:虽城池狭小,人烟稀少,但野渡船稀,玉霜粉饰梅蕊,景色动人。离开梅州后,诗人第一夜借宿在房溪的山野农家,写了《夜宿房溪,饮野人张珦家桂叶鹿蹄酒。其法以桂叶为饼,以鹿蹄煮酒,酿以八月,过是则味减云》:
桂叶揉青作曲投,鹿蹄煮醁趁凉图片。
落杯莹滑冰中水,过口森严菊底秋。
玉友黄封犹退舍,齑汤蜜汁更论筹。
野人未许传醅法,剩买双饼过别州。
诗人记载了岭南独特的酒俗。广东酿酒素有特色,宋代酒为官酿,岭南因烟瘴不禁私酿,故酒丰富多彩。著名的有乐昌灵溪酒、博罗桂酒、惠州罗浮春等。诗中张珦揉桂叶为曲,属自创的乡土酒法。张珦虽“野人”,却善酿酒。房溪夜饮的乡土民俗给诗人留下难忘印象,杨万里买下仅剩的一壶美酒上路,次日清晨乘着酒兴,写下《明发房溪》《过水车铺》各二首,以及《宿万安铺》:
来朝送入鳄鱼乡,未到潮阳到揭阳。
休说春风归路远,只今去路不胜长。
梅州时立时废,废时归入潮州。丰顺,清乾隆二年(1737)才立县,曾属揭阳、大埔、海阳,故诗人有“未到潮阳到揭阳”之句。万安,为清代嘉应州程乡县六乡之一,称万安都,在梅州城南靠近丰顺的路上,当时属于程乡县。这是诗人杨万里离开梅州后的第二夜。房溪并非官方铺舍,它距万安铺不远,但作者在这一带住了两宿,可见他在此并非赶路,而是在两县交界处深入地探访和考察。第二天清晨,诗人离开程乡万安铺后即进入山谷,有《过革竹洋迳》;在寒冬腊月进入丰顺县境内,热气腾腾的温泉引起他的极大兴趣,有《观汤田铺溪边汤泉》《汤田早行见李花甚盛二首》。汤田,即今丰顺丰良。此地温泉鼎沸,四季翻滚如汤,故名汤田。温泉初出时温度极高,可以焦木,可以宰猪烫羊。汤田是个福地,不仅居民广泛享受温泉,而且地热使周围气温升高,连果树也提早开花。
在梅、潮道上,诗人留心观察南国特有的植被,特别是腊月岭南的竹、梅、李、葵等各种植物和景色。总之,南粤的古树青草,奇花异卉,激荡在诗人的心灵,激发出他的创作灵感。
淳熙九年(1182)正月初一,诗人从潮州返梅州,在流潢遇到台风袭击,被困在流潢村,作《泊流潢驿潮风大作二首》,其一:
忽看草树总披离,记得风沙昨日时。
除却潮来无别事,海风动地亦何为?
狂风暴雨后,流潢到处树歪草伏。流潢,北宋陈尧佐《戮鳄鱼文》作“硫黄”,道光《广东通志》卷一零六作“留隍”,它离潘田铺三十里,今为梅州市丰顺县辖镇。留隍,据说本应是“留皇”,因南宋末的宋帝昺停留于此。《梅州市地名志》:“传说宋帝昺南逃至万江庙夜宿,时有‘万江庙小可留皇’的诗句,因而得名。为避嫌疑,留皇写作图片隍。”此说大谬。从宋陈尧佐《戮鳄鱼文》和此诗可知,在宋帝昺前一个世纪,此地早有“硫黄”或“流潢”的地名。不排除宋帝昺到过流潢,但因他得名之说,应当纠正了。
说杨万里是梅州的第一歌者,并非是在时间上而言。梅州自南齐设立程乡县以来,中原文人如唐代的韩愈、李德裕,北宋的苏轼、陈尧佐等,多少与梅州有文字关系。但是,他们均未到梅州,只是偶尔在诗歌中涉及梅州的人或物。
最早实地描写梅州景物的人,应是南宋初年的丞相李纲(1083—1140)。他在《梁溪集》中有《通衢驿夜坐有感二首》《宿兴宁县驿》等五题八首诗作,这些诗以抒情为主,无暇细致地描写梅州。实地写梅州的第二人,是广东转运判官张致远(1090—1147),绍兴四年(1134),他在梅州写下《祭梅溪宫文》以及《祭刘元城》。因此从时间上看,诚斋是实地描写到梅州的第三人。但他以三十首的规模,对宋代梅州的山水名胜、城市乡村、气候瘴气、风土民俗等,作了多方面的深入细致的描写,从数量和质量上,远远地超越李纲和张致远,杨万里才是歌咏梅州的第一歌者。杨万里以“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身份书写梅州,成为梅州文学的奠基者。
3. 梅花诗与梅州得名
杨万里在梅州的业绩,还表现在他的梅花诗上,它不仅是作者歌咏梅州的深度和广度的折射,而且回答了梅州得名的重要问题。
梅州的得名,无疑是梅州历史和文化的基本问题。但是,在梅州的得名上,历来说法颇多,彼此歧异。关于梅州的得名,著名的有梅鋗说、王十朋说、温隐士种植梅树说、梅峰形如梅花说等。
其实,上述各说均不可取。梅州的得名,其实是因当地的大地景观——梅花树。梅州野外,漫山遍野都是梅花,它构成梅州最突出的地理特色。这在杨万里的梅州诗歌中可以得到印证。杨万里《自彭田铺至汤田,道旁梅花十余里》,诗云:
一行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开。
此行便是无官事,只为梅花也合来。
诗歌写从梅州之梅南至丰顺途中的梅花。诗人从未见过如此纯粹、如此集中的梅花,诗人似乎发现了新大陆。这满山遍野的梅花激荡着杨万里的诗心,他为这十里梅花而欢呼叫号。这景象深深地感动了宋梅州知州蒲寿宬,其《心泉学诗稿》卷二《梅阳郡斋铁庵梅花五首》其四:“卓哉诚斋老,驱车陟崔嵬。清风欲洗瘴,驾言为花来。”诚斋翻越崔嵬的群山,冒着漫天的黄茅瘴来到丰顺,见到这满山的梅花竟然喜不自胜。十里梅花的景观也得到后人的歌颂,清沈大成《花朝前三日,澄里招看梅花。自净香园泛小舠至蜀冈之麓,入栖灵寺,汲第五泉饮花下。天将雨,遂返。以杨诚斋诗“只为梅花也合来”为首句得四绝》,其一:“只为梅花也合来,冷香阵阵水云隈。红桥北去勾留处,多半琼枝向我开。”可见杨万里诗的巨大影响。
杨万里进入梅州作的《发通衢驿见梅有感》写梅花:“虚过一冬妨底事,不曾款曲是梅花。”这是长乐县的梅花。诗人《明发梅州》:“金暄梅蕊日,玉冷草根霜。”《明发房溪》:“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这是梅州程乡县的梅花。《汤田早行见李花甚盛二首》其一:“此地先春信,年年只是梅。”《雨中梅花》:“客里清愁自无奈,却教和雨看梅花。”这是丰顺境内的梅花。可见,从长乐县到程乡县,从程乡到丰顺,沿途无不是梅花。梅树是梅州主要的植被,梅花成为梅州主要的大地景观。因此,此诗透露出梅州得名的真正原因:梅州因遍地的梅花而得名。宋姚勉(1216—1262)《和杨监簿咏梅》:“梅州参彻梅花髓,句中有味供图片绎。”含义相近。梅州水叫梅溪(梅江)、梅源、梅潭河;梅州聚落叫梅口镇(松口)、梅塘(石坑都);梅州山叫梅峰、梅林。它们的原初,是因大地上灿烂的梅花。
古印度《歌者奥义书》第一篇第一章:“话语的精华是梨俱,颂歌的精华是萨满。”梨俱,指颂诗;萨满,指唱神。杨万里歌颂梅州梅花的诗,无意之间道出了梅州的得名,诚斋可谓梅州唱神。
杨万里留给梅州的另一重要政治遗产,是提携重用了刘涣,使后者成为在梅州史上创下多项为官纪录之人(详见本书《治梅有创举刘涣》)。杨万里与刘涣的师生之情,不仅影响到刘涣的一生,也深刻地影响到其对梅州文化和教育的建设。刘涣作为杨万里的门生,是功绩显赫的一位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