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廉大义》⑤“朝宁有声古彦辉”
发布时间:2021-05-12  来源:梅州市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2174   字号:

 人物小词典

古彦辉(生卒年不详),长乐琴江都(今广东五华县华阳镇)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任福建省德化县主簿、知事,在任九年。后擢升江西监察御史,都察院左都御史,死于任上。葬在山东省登州蓬莱县福石村。入祀广东省长乐乡贤祠和福建省德化县名宦祠。

古彦辉,大约是生于明洪武年间,家乡位于长乐琴江都(今广东五华县华阳镇)。长乐自宋熙宁四年(1071)置县到清末,在封建时代的八百四十年里,唯一能入祀乡贤祠的人就是古彦辉。他“朝宁有声”(在朝廷上负有美誉),行藏被载入《八闽通志》,也是入祀福建省德化县名宦祠的人物。

抚循有法,安定民心

康熙二年(1663)《长乐县志·人物志》载:“古彦辉,琴江都人也。洪武二十七年(1394),以岁贡授德化县主簿。性敏果,习吏事,为政持大体。会德化溪流暴涨,民荡拆,无宁居。彦辉抚循有法,课以农桑。邑中遂忘其水灾。”这里记述的事是洪武二十七年(1394),恰巧碰上福建德化县溪流暴涨,老百姓沿河两岸的房子多被冲垮圮塌,无处安身。古彦辉身为主簿,是县令的首要佐官。他协助县令抚循有法,一边赈灾抚恤,一边带领灾民恢复生产,安顿民心,使百姓忘记灾情。紧接着水灾过后的是流行于南方山林温热地区的一种恶性传染病(老百姓称为“瘴疠”)又暴发,整个德化县的百姓谈“瘴”色变,人人自危,居无宁日。古彦辉一边安抚民心,教民防疫办法;一边延请医师发送药品,瘴疠得到及时防治,民心立即安定下来。

之后,古彦辉升任为德化县知县,勤政爱民。县府在一次派员解运粮食银两时,遭到强盗抢劫,钱粮并失。古彦辉获知消息后非常震惊气愤。此前强盗屡次抢劫官粮之事他已有所闻,没想到竟然在自己主政县事时也发生此事。于是,古彦辉密策剿匪计划,出贼不意,一举出击端掉贼窝,将强盗擒拿归案,并追回被劫的粮食银两,得到上司传令嘉奖。

兴学断案,提振民风

一般来说,古代的县官都是无为而治,主要精力用于社会管理。新上任的县官,要获得好的口碑,不外乎要处理好几件事:一是处理积案。查案断案、调解纠纷是县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处理积案是把久拖未决的案件了结,断案是在办案过程中秉公于法、准确处理案件,更多的民事纠纷则要求调解当事双方,相互折中、化解矛盾。这也是民心的关注点。《后汉书·刘矩传》曰:“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古彦辉教育县民在发生争讼之时,要尽力化解矛盾,不要轻易入官府打官司。二是兴办教育。为官一任,能让当地士子登上科举榜,这是读书人的关注点,也是衡量一个官员重要政绩的具体表现。古彦辉兴书院,办社学,选才课艺,亲自讲论经文,提振文风。三是利用好资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汉书·食货志》说:“诸取众物鸟兽鱼鳌百虫于山林水泽及畜牧者……皆各自占所为于其所在县官,除其本,计其利。”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县之长的县官,要充分利用县境内各种资源,努力发展经济,为人民谋利。古彦辉在任上,抓住上面说的这几点入手来做,顺着民众的习性来实施教化,依着已有的法律来治理民众。而结果是社会安定,民风向善,文风提振,官吏和民众都能对此感到习惯而安全。

清乾隆《德化县志·人物志》载:“古彦辉……视黉宫廨署规制湫隘,相地鸠工,广而新之。桥梁道路,莫不缮理。”古彦辉看到学宫和官员办公的地方比较狭窄,不合规制;又地处低洼,经常受到洪水侵害。于是马上另行寻觅地方建造并扩大了它的规模。德化的道路桥梁,统统修理完善。

古彦辉在德化一共干了九年,任满当离任。德化县的士子百姓原本打算到朝廷去奏请,请求让古彦辉继续留任。刚好监察部门保荐,擢升古彦辉为监察御史,只好作罢。古彦辉作别德化县民时,万人齐聚,作揖叩头送别。

巡按江西,拒见弟弟

明成祖永乐年间,古彦辉擢升江西监察御史。康熙二年(1163)《长乐县志》载:古彦辉“尝奉命巡按江西。其弟闻彦辉病,委币徒步候之。彦辉弗内(纳),且驱出境”。这里说的意思是,古彦辉在江西巡按时,日夜操劳,终于病了。他在家乡的弟弟闻讯后,急忙自己筹集路费,徒步跋山涉水赶到江西去看望他。谁知此时,古彦辉却坚决不让他进衙门内探视,也不让人知道他是自己的亲弟弟,而且要他赶紧回去,直到派人随送他离开江西境内。这件事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有点不近人之常情,有点不可思议,但古彦辉是真的做到了。

古彦辉由主簿升为监察御史,在一般人看来是如日之升,前程无量。不少钻营之徒想方设法去讨好他。古彦辉无论对一般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一视同仁,秉公执法,使权贵们都畏惧。一般世上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便为所欲为,面对钱财的时候往往不能克制自己,贪欲顿起。他们常常自以为不为此败(坏事),就为所欲为了。而古彦辉却不是这样,设心处事,戒在起初,自治而治人。这就是古彦辉,他没有因为登上高枝就抛弃根本,骄矜自贵,自我膨胀,权势熏人,而是一贯保持低调做人的本分和准则。

囊槖萧然,谏草盈箧

古彦辉后来升为朝廷监察院左都御史,负责监察百官。他一如过去保持着刚毅果断、耿介自持的秉性。在朝廷上,大臣们都拘谨于小节,遇事多沉默不言,或人云亦云。唯独古彦辉敢向皇帝上书直言,敢在朝廷上与人争论,当面指出人家不对的地方;他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有多高的地位,即使是皇亲国戚,他也一样地弹劾。人们评论他立朝刚正,不避权贵。

康熙二年《长乐县志·人物志》有《连以和、古彦辉合赞》,认为作为巡按御史的古彦辉,是皇帝的近臣,出入丹墀,正色立朝;巡视地方,勘察官员,了解民情,代表皇帝的意志行事,可以说是让人羡慕而又生畏的职位。对这种善识奸邪,具有美好品德的人的选拔,大都来自特别优秀的人,来自循吏的尤为多。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之初告诫御史说:“植佳木者去蠹,长良苗者芟稂。尤以自治先治人,为百吏圭表。”古彦辉由低微的主簿一职,擢升为监察御史,就像一只紫鸳鸯站立在金色的岸滩上,绝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统治者需要这样能“自治先治人,为百世圭表”的人才,又发现使用了这样的人才。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其弟弟徒步关山、千里迢迢来探视,却没有人知道他是御史的亲弟弟,而且还被坚决不让其入门探视。现在一些钻营拍马的人,爬上高枝就忘了根本,就自以为了不起。有朝一日有了权势,马上倚仗权贵的气焰,骄矜自大,权势熏天,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哪里具备先做好自己然后才去治理别人的良好品德啊!

古彦辉死在左都御史任上。其死后,人们发现他没有什么私产,没有什么积蓄,留下的仅仅是几个装着满满谏书草稿的箱子。

古彦辉被葬在山东省登州蓬莱县福石村。明成祖(朱棣)亲自为其撰写祭文曰:“维公姿性刚直,才能称职。初为御史,弹劾不避。继迁都宪,朝宁有声。忽然奄逝,朕甚悼焉。”祭文肯定古彦辉秉性刚直,才能称职,在朝堂之上留有美好的声名,并为他的逝世感到十分惋惜。

古彦辉后来被入祀福建省德化县名宦祠、广东省长乐县乡贤祠,事迹被写入《八闽通志》的人物传记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