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宣传 >> 综合要闻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论: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
发布时间:2024-12-0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浏览次数:80   字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部署。将蓝图变为现实,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前进道路上,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和严峻复杂挑战,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不断增强党的领导力和号召力,是始终要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历史充分证明,赢得人民信任支持,我们党才能够从弱小逐步发展壮大,才能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在闯关夺隘中从胜利走向胜利。反之,忘记了人民,背离了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刻认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十四亿多中国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形势任务会发生变化,巩固执政基础的重点任务也有所不同。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节点,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守住人民的心,党才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树立正确政绩观权力观,把为民造福的事办好办实。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最直接的决定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干部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能不能给群众带来实惠、办成实事。如果党员干部没有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心里总想着个人的名利升迁,动作就会变形走样,就会出现盲动蛮干、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等问题,破坏的是党群关系,损害的是党的形象。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真正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既要听顺耳话,也要听逆耳言,促进各种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协调、早化解。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桎梏中解脱出来,将更多时间精力用在为民办实事上,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坚决惩治“蝇贪蚁腐”,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腐败现象。“微腐败”啃食群众获得感,挥霍群众对党的信任,必须坚决亮剑、一抓到底。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常态化机制化,让群众见到行动、看到变化。保持高压态势,聚焦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紧盯党政“一把手”、村级“一肩挑”人员,加大基层监督办案力度,对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从严查处。深化标本兼治,对案件查办中暴露出的普遍性、深层次问题,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提对策,推动完善体制机制、堵塞监管漏洞,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以改革发展成效惠及全体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了,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得实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更需要党员干部主动作为,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地见效。坚定改革的决心信心,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鼓足锐意进取的精气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恪尽职守、干事创业。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保护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更好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要我们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实打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凝心聚力推动改革发展,必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将愈加坚固,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景也将更为广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