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的《南方》杂志刊发稿件《查治结合,梅州严查“微腐败”》,全面展现我市纪检监察系统通过大数据比对、对村巡察、专项行动等方式,惩治基层“微腐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现转载全文如下:
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通过大数据的智能比对,梅州市纪委监委精准发现,一些县(市、区)持续向不符合条件的账户发放惠民补贴。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该市纪委监委深入分析原因,督促推动各职能部门堵塞漏洞,构建长效机制,大数据严查“微腐败”取得明显成效。
“真是后悔,以为事情都过去几年了,不会被发现,没想到最后还是躲不过那台机器的‘眼睛’。”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河子口村原村“两委”干部钟某懊悔地向纪检干部坦白心声。
钟某口中的“机器”,指的是梅州市惠民信息平台。
近年来,梅州市纪委监委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立足职责定位,积极担当作为,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基层监督赋能,对全市惠民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建立大数据集中比对模型,多维度筛查异常“指标”,有力地提升了基层监督的工作质效。
大数据严查“微腐败”,是近年来梅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严”字为基调,用一记记反腐铁拳、一项项有力举措,推动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所取得的一个明显成效。
“接下来,我们将乘胜追击、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为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提供坚强保障。”梅州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向《南方》杂志记者表示。
“数”查“微腐败”
2014年,时任村委会委员的钟某,在协助政府落实危房改造工作过程中,采取弄虚作假手段,以其丈夫的名义骗取该年度危房改造补助款1.5万元。
经五华县纪委监委立案审查调查,2020年6月,给予钟某党内警告处分。
本该发给住在危房里的村民的改造补助资金,却被钟某以不法手段骗取。
“惠民资金存在项目多、数额大、经手人员多、涉及面广等特点。”梅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长期以来,该项资金既是监管难点,也是基层腐败的重灾区。”
惠民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后,通过数据的智能比对,可以更高效地发现腐败隐患。
2021年,梅州市纪委监委协调该市政务数据管理局,运用大数据分析比对功能,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与录入的8个县(市、区)101个职能部门479项原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梅州市纪委监委精准发现,各县(市、区)均存在向不符合条件的账户持续发放惠民补贴问题,涵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重度残疾人医疗保险、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等16个补贴项目。
发现问题,必须解决问题。
“微腐败”核查问题工作量较大。为全面核清问题,该市纪委监委按8个县(市、区)分别建立问题台账,在全市立即部署开展专项核查工作;各县(市、区)纪委监委闻令即动,会同职能部门系统梳理政策文件,准确把握补贴发放条件、退出机制等要求,逐一分析研判,统一核查标准,稳慎有序开展清理清查工作。
通过镇村干部的协助配合,工作人员采取翻查记录、入户走访等方式,详细核实违规发放人员和金额,形成市级统筹、县级负责、镇村参与的四级联动核查合力。
此次核查发现的问题涉及时间跨度大、人员数量多,且存在复杂的政策调整、职能变动、人员变动等客观因素。
为确保稳慎有序、精准实施追责问责工作,梅州市纪委监委统筹指导各县(市、区)纪委监委,坚持实事求是、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严重不负责任乱作为、严重违纪违法的,坚决予以查处;对不作为、慢作为导致长时间、大范围存在违规发放问题的,则坚决予以追责问责。
“巡”出真问题
为何几年前的“微腐败”问题最终被发现?这得益于巡察“回头看”工作。
近年来,梅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责使命,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梅州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对村巡察。
“感谢巡察组为我们追回这笔款项!相信钱将会合规合法用对地方、投在有收益的行业,真正用好上级拨付的发展资金。”一名金山村民激动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金山村位于蕉岭县南磜镇中部,2020年5月,蕉岭县委第三巡察组入驻金山村,在查阅金山村账目时发现一张私人老板借村里25万元的借条,这明显不符合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
巡察组第一时间约谈了村里的财务、理事会成员、村“两委”成员和相关镇干部。
经了解,该款项是上级部门下拨给金山村用于发展的专项资金,金山村理事会却擅自将该款项以计息作为利润的形式借给在该村投资漂流项目的老板,但直至巡察组到来,私人老板仍未支付给村里一分钱利息。
在掌握具体情况后,巡察组向金山村发出了《立行立改通知书》,最终顺利将25万元借款追回。
“钱早就交了,可两年过去了,却一直没喝上自来水。”梅州兴宁市部分村民向梅州市委第一巡察组反映,水口镇邹洞村饮水工程项目实施不完善。
经巡察推动,2021年,水管接驳工作全面完成,水口镇自来水厂正常供水。目前的供水范围已覆盖6个行政村,共约1000户农户终于喝上了“放心水”。
梅州下辖八个县(市、区),共有2240个村(社区),不仅点多分散,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尤其是基层的“熟人社会”,是巡察工作的“老大难”。
如何精准巡出真问题?
梅州市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坚持分类指导、因村施策。
在巡察入驻前,巡察组会全面梳理分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信访量等情况,结合是否列为省定贫困村、是否存在黑恶势力、是否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等要素,将全市2240个村(社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问题较多村,约占总数的30%;第二类是问题一般村,约占总数的30%;第三类是问题较少村,约占总数的40%。
对问题较多村,梅州采取市委提级巡察、县级常规巡察、巡镇带村、专项巡察等方式开展重点巡察;对问题一般村、问题较少村,则由各县(市、区)整合镇街力量,采取“县委统筹、异地交叉、一托N”的方式开展常规巡察。
一件件民生实事、一次次群众点赞,是梅州用心用情用功推动巡察向村级党组织延伸,着力解决基层突出问题的缩影。
“治”出新风气
春暖花开,迎着暖阳,梅州市梅江区上坪村村民们扭动着身子,跳起了广场舞。昔日“村霸”倒下后,村里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2018年,通过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纪检监察部门铲除了盘踞上坪村江南新城一带10多年、以梁义章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涉案金额达1.9亿元。
通过数年来的整改,如今,上坪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这是梅州市各级纪委监委坚持专项治理,激浊扬清,让基层清风正气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梅州以扶贫领域、扫黑除恶、生态环保三大专项治理为抓手,紧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为了严查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梅州市纪委监委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建立上督下查、包案直查、提级审查、问责倒查“四查”机制,开展“拉网式”入户核查、聘请了467名扶贫领域义务廉政监督员,持续整治扶贫领域的“微腐败”。
围绕生态环保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梅州市建章立制,加强对中央环保督察交办和省曝光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5年时间严查环境监管失职渎职问题,以铁的纪律守护绿水青山。
“从出台制度,再到建立健全机制,层层加码之下可以看出,无论是扶贫领域、扫黑除恶还是生态环保,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我们都坚持‘严’字当头,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更是绝不姑息。”梅州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