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宣传 >> 综合要闻
评论 | 深化以案促改 一体推进“三不”
发布时间:2021-01-2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浏览次数:1024   字号:

1月21日,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对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今年1月5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一审宣判,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宣判后,赖小民提出上诉。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立案受理,并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合议庭评议、审判委员会讨论,依法作出二审裁定。对赖小民案的处理,体现了严的主基调,体现了依规依纪依法,释放出严惩腐败的强烈信号。

在查办赖小民案过程中,纪检监察机关不仅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还协同案发单位及其上级单位党组织抓实以案促改工作,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提高治理腐败效能。

推动以案促改,是持续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力抓手,是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的创新实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推进以案促改常态化、制度化,着力打通监督检查、审查调查、警示教育、整改落实等环节,综合运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案发单位召开党支部会议、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坚持一案一整改,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汲取教训、整改提高,做深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推动“三不”贯通融合。

以案促改基础在“案”,扎实做好审查调查工作既能释放“不敢腐”的震慑效应,也为“改”这个关键打下基础。查办一起腐败案件,通过层层抽丝剥茧,往往会“拔出萝卜带出泥”,揭开一个领域、一种类型腐败问题的“盖子”。比如,纪检监察机关以王晓光案为切口,不仅严惩“涉酒腐败”,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内蒙古向云光中、白向群、邢云、云公民等腐败案件背后的煤炭资源领域腐败“毒瘤”开刀,倒查20年,一个矿一个矿地清查,让多名“煤老虎”现出原形,“骗煤”“套煤”等问题浮出水面。实践证明,办案、整改、治理是一体的,办案、监督、警示是贯通的,对个案背后的共性问题一查到底,既能充分释放“惩”的震慑,也利于发挥“治”的功能。

扎紧“不能腐”的制度机制笼子,形成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的整改工作机制。制度短板、机制漏洞在哪儿,就向哪里发力,才能从根本上压缩腐败滋生空间,防止类似的问题反复发生。持续深化以案促改,就要针对典型案件“解剖麻雀”、找准“病灶”,注重把办案与堵塞制度漏洞、强化监督监管结合起来,精准发现个案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促进完善治理。贵州在查处茅台集团腐败窝案后,督促建立领导干部插手茅台酒经营活动打招呼登记备案制度等61项管控制度,封堵“靠酒吃酒”的后门,让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河南督促省管金融企业围绕典型案例暴露出的作风问题、管理漏洞、制度空隙、监督难点等深入查摆剖析,围绕授权、用权、制权等关键环节修订完善制度。

加强思想教育,解决“不想腐”的思想“总开关”问题。做实同级同类干部警示教育,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是推动党员干部筑牢“不想腐”根基的有力举措。在以案促改工作中,不少地方用好典型案例“活教材”,强化警示教育针对性有效性。华融公司以赖小民系列案件为反面教材,对近两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通过召开处分决定宣布会、专题警示教育会、编发案情通报、组织对照反思等形式,让全系统党员干部特别是中层以上干部“对号入座”、闻警自省;黑龙江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编印警示教育读本、摄制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先后在人防、公安、交通、教育系统开展一系列“量身定制”的活动,着力提升警示教育效果。

成功查办一起案件,好比打赢一场战役,我们不仅要能打胜仗,更要善于“打扫战场”,举一反三搞好“战后重建”,使党员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诫。要持续深化以案促改,扭住“改”这个关键,把握“治”这一根本,真正实现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李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