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宣传 >> 综合要闻
千磨万击更坚劲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1-01-2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浏览次数:954   字号:

2020年走进了历史。这个极不寻常的年份,刻印下数不尽的难忘记忆,更留下许多深刻启示。当我们踏上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程,应当从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式开启。当这个历尽沧桑的民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奋力冲刺之时,也进入了更为艰巨的攻坚阶段。靠什么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靠什么应对外部环境的风高浪急?

“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鲜明强调。这是对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更是统揽全局、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浙江考察。这是3月31日,习近平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

纵横正有凌云笔 “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总是能以创新理论照亮前路,科学指引国家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这一重要命题,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我们作出回答。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判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高度凝练地阐释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现了观大势、谋全局、育新机的战略思维和超凡智慧。

敏锐抓住“发展质量”这一关键,凝聚着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接续思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新时代的发展,绝不是简单重复和机械扩张,要重视量的发展,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鲜明提出追求“质的提升”,源于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发展质量,下大力气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党的十九大以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2020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受住了重重严峻考验,呈现出稳步前行、逐步向好、不断升级的态势,充分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成为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认识在实践中深化,理念在行动中升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保持战略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绩,强调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今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这堂规格相当高、信息量非常大的开年“第一课”,锚定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分析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阐述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阐明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为我们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只要我们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逆风扬帆破浪行 “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定格2020年。

极不平凡!多少艰难困苦,多少跌宕起伏,浓缩成这重如千钧的四个字。

令人惊叹的辉煌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不惜豁出一切!武汉封城,全国春节假期延长,众多企业停工停产,亿万群众居家抗疫,超常规的社会隔离……在抗疫形势最严峻的时候,经济社会发展不少方面一度按下“暂停键”。

压力之大,不言而喻。2020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经济社会是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我们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战疫不能松,战贫不能等,发展不能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决策、沉着应对,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防控,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一手抓发展,围绕“六稳”“六保”出台一系列纾困惠企利民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月10日,疫情胶着对垒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社区调研指导全民战“疫”;3月10日,在抗击疫情的关键阶段,又专赴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强调坚决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调研,释放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推动复工复产的鲜明信号。随后又紧锣密鼓赴陕西、山西、宁夏、吉林等多个省份,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考察调研,作出具体部署。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

一条条密集的时间线,记录下顽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程。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一个个相继转正的经济指标,印证着经济提速的脚步: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增速转正;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和工业利润增速转正;6月,外贸进出口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转正……备受关注的GDP在一季度负增长6.8%之后,二季度3.2%,三季度4.9%,完美实现逆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亚当·图泽感慨,“无论你听了多少次中国经济增长的故事,它仍具有令人震撼和惊讶的能力。”

回望全年,即便是在千难万险之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我们对发展质量的要求丝毫不降,确保经济始终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攻坚克难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一年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嫦娥五号带回月壤、“奋斗者”号万米深潜、世界最快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北斗完成全球组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说,中国是全球创新指数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在经济史上从来没有这样一个国家,在创新方面飞跃发展超越了预期。

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攸关“全国一盘棋”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

一年间,区域协调发展的“经络”逐个打通,各大区域板块良性互动明显提速,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个个引擎加快转动起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和生态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邃思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年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途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殷殷嘱托。在云南,总书记叮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山西,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在江苏,总书记阐释,“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

山河无恙,万物复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航船穿风劈浪、行稳致远,从危机中找到先机,于变局中开拓新局。

赤诚为民映初心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岁末,在“汉语盘点2020”活动中,“民”当选为年度国内字。沉淀成为非凡之年的年度记忆,“民”可谓实至名归。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人民”始终处于最高的位置,具有最重的分量。“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愈加凸显,愈加清晰地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如磐初心、如山使命。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

一幕幕感人至深的镜头,一组组战“疫”成果,无不彰显我们党忧民、爱民、为民的赤诚情怀。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至100多岁的老人,不计代价救治每一位患者,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新冠疫苗和接种服务等全部费用也由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负担,为全民免费提供。国家还针对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证他们得到很好的康复治疗。

正如钟南山感慨的那样,“我们跟有些国家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命最重要!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称赞,面对全新病毒突然袭击,中国举全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令人敬佩。

“但愿苍生俱饱暖,千年梦想今得偿”。去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全省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经过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我们从未看到有那么多人摆脱了极端贫困,这是中国的一个伟大成就”……当今世界即便是最苛刻的研究者也不得不承认,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

最新纳入医保目录的抗癌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14.95%,一些一线常用的抗癌药降幅超过了60%,目前国产所有的免疫治疗药物进入医保……不断传来的惠民利民消息,在寒冬里为千家万户送去浓浓暖意。过去的一年,即使严峻的经济形势叠加疫情、洪涝灾害的冲击,但14亿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民生得到了有力保障: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0.6%,年内实现由负转正;前11个月,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6.1%、13.9%……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含金量十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好、更幸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为贫苦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感到由衷高兴,随即又瞄准下一个更宏伟的目标,“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