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不断改进惠民信息平台硬件、软件建设和机制建设,拓展平台的“公开、宣传、查询、监管”功能,着力提升监督实效。
平台建设注重“四突出”
突出公开的全面性
近年来,该市坚持“应公开尽公开”原则,每年对惠民强农政策、补贴项目进行“梳理、汇总、刷新、扩容”,渐次增加(调整)至当前的51项,涵盖涉农领域、扶贫领域、计生奖励、农机补贴、社保、水库移民扶持资金补贴、村务、财务、党务等信息。至今年9月底平台已累计发布惠民补贴信息1099万多条,发送惠民补贴短信近3100万多条。
突出数据的安全性
对惠民信息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增加网页防篡改系统,新增数据加密存储模块,保障平台的数据安全。加强对用户登录的身份可靠性校验。涉及的职能单位、政数局、纪委监委用户登录时,必须使用CA数字证书登录。建立数据调取严格审批制度。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经严格审批后到相关部门调取数据,有效保护个人隐私。
突出监管的准确性
增强惠民信息数据分析与监测功能,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平台发布的惠民资金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检测分析其中涉嫌违规的问题数据,有效解决人工排查难问题。将违规领取惠民补贴,事后拒不返还、或暂未还清等补贴对象纳入黑名单库,在未取消黑名单之前,系统提醒有关部门暂停发放相关补贴。
增强预警问题闭环管理功能,对涉嫌违规的问题数据和超时未回复群众咨询和投诉的情况,自动生成电子化处置工单,由政数局派发给相关单位处理。
突出查询的便捷性 不断丰富查询方式。实现在网站、自助终端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台、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APP)等多种方式同步查询。截至今年9月底,网站访问457万多次,网站查询11万多次,APP下载9万多次,APP查询24万多次,微信公众号关注量7万多人,短信查询8万多次。 持续升级改造。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常态跟踪社会各界对平台运用的意见建议,并关注和吸收其他地区的经验做法,不断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从2018年起把资金重点投向智能手机查询系统研发等项目,平台建成运行以来,先后投入460万多元对平台进行升级改造。
日常管理突出“四强化”
强化层级监管 出台《兴宁市惠民信息平台效能监察工作办法(试行)》,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压实职能部门的“第一级监管”。各职能部门与各镇(街)抽出专门人力,成立惠民信息平台管理队伍,形成及时收集、整理、汇总、审核、录入、发布、更新惠民信息的工作运行机制。 提升政数局的“第二级监管”。该市政数局利用平台的电子监察系统,对各部门公开信息的录入、发布、内容、时限、回复、反馈和推送补贴短信及时性等情况,进行实时监察和自动预警、红黄牌警告,每月通报平台运行情况,惠民信息的公开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控。 强化纪委监委的“第三级监管”。该市纪委监委每月对群众咨询、投诉、留言等回复处置情况进行监督,及时掌握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对群众投诉举报侵吞惠民强农资金的违纪违法问题迅速查处。强化绩效考核 制定出台《兴宁市惠民信息平台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原则,实行每月一通报、年终一考核,采用扣分制进行量化考核的办法,对各参与平台建设的镇(街)、职能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与该市机关事业单位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对在推进惠民信息平台工作过程中工作不到位,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由该市纪委监委视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平台运行以来,共通报批评9个单位,谈话提醒12人次。强化宣传推广 该市结合涉农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统一印制了《惠民信息平台使用手册》30多万份,采取逐一进户、公众场合张贴、微信群发布等形式,促进群众“懂平台、用平台”。
今年8月以来,围绕“每户至少1人熟悉平台操作、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使用率满意率”工作目标,先后组织召开市、镇、村三级平台宣传培训专项会议,并采取“线上+线下”的推广模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短信、微信群等多种媒介进行线上宣传和走家入户、圩日设点宣传、发放宣传手册等进行线下宣传。 截至9月底,累计完成501个村(社区)的入户宣传,经抽查回访群众1000户,知晓率达到86.3%。强化监督贯通 该市纪委监委在开展日常监督或专项治理工作中,充分利用惠民信息平台大数据比对排查信息,为精准开展监督工作提供有效抓手。比如,该市坭陂镇利用惠民信息平台比对排查出辖内5个行政村共26名村干部侵占种粮直补款的违纪行为。 平台运行以来,累计监管资金40多亿元,受益群众1000多万人次,相关职能部门先后发现、纠正问题258个,完善相关制度68项,直接或间接通过平台排查涉惠民强农资金问题线索300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