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宣传 >> 综合要闻
廉润南粤|湛若水:慎以终始,完节全名
发布时间:2020-07-24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678   字号:

在增城县清湖都(今广州增城区永宁街)的天蚕岭一带,长眠着一位在广东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力的学者——湛若水。古墓傍山而立,庄严肃穆,墓壁两侧题写有“山斗八座,真儒千载”和“九十五年,全归不朽”之刻铭,无声地述说着这位明朝大儒从政、治学的辉煌一生。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明代岭南心学开篇者、广东大儒陈献章(世称陈白沙)的衣钵传人。他与“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相交甚笃,二人曾共执明代中叶理学界之牛耳,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在弘扬岭南心学的同时,湛若水终身致力于讲学授课,在五岭南北广设书院近四十所,培育了一大批文化精英,为岭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与仕途不顺、长期居家讲学的陈献章不同的是,湛若水自40岁步入仕途,至75岁告老还乡,曾历任南京礼部、吏部、兵部三部尚书,官至正二品。他崇尚清廉简朴,坚持儒家德治与仁政主张,提出了许多顺应时代、注重民生的举措,并对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陋习及时予以纠正,对当时贪欲横流的朝野风气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他在晚年曾三次请求退休还乡,嘉靖皇帝亲自批示予以挽留。在他去世之后,朝廷给予了“慎以终始,完节全名”的高度评价。


作为广东乃至全国历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影响力颇大的思想家,湛若水的学术成就亟待进一步挖掘、宣传,而他在教育与从政经历中所倡导的清廉理念,至今仍垂范后世,尤其发人深省。


谢绝馈赠树立公平


明朝成化二年(1466),湛若水出生在广州府增城县甘泉都(今广州增城区新塘)沙贝村的一户普通农家。据《增城县志》记载,湛若水从小性格稳重端庄,年少时家庭遭遇变故,父亲早丧,他由母亲陈氏抚养成长,十四岁才开始入学,十六岁到广州读书。


弘治五年(1492),26岁的湛若水顺利通过乡试中举,可惜次年会试不第。这时,他没有选择继续备考,而是前往江门,从学于“白沙先生”陈献章。陈献章逝世前,将其讲学的场所——江门钓台赠予湛若水,视其为自己学术思想的衣钵传人。弘治十三年(1500),陈献章去世,湛若水执礼守墓长达三年。


弘治十八年(1505),临近不惑之年的湛若水在母亲的劝说下再次参加会试并高中进士,选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又历任翰林院编修、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