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宣传 >> 综合要闻
对症下药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
发布时间:2019-08-0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浏览次数:608   字号:

“隆安县政府办副主任何金桂、工作人员陈修立伪造材料应付扶贫巡视问题”“东平县大羊镇村镇管理建设办公室原主任李浩在危房改造工作中不作为问题”……最近,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例,引发广泛关注。

据统计,2018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已通报曝光了各地近300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涉及问题主要集中在监管不力、作风漂浮、违规决策、弄虚作假等方面,占比超过90%。

分析这些通报的案例,有的党员干部失职失责,使扶贫资金被套取瓜分、扶贫项目成为一纸空文;有的在贯彻扶贫政策时只顾传达不管落实,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有的甚至动歪脑筋装样子应付检查,上演了“租牛迎检”“借钱当收益”等闹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有的是因为缺乏干事创业的本领能力,不敢担当、不善作为,还有的是过多过滥的督查考评使得基层干部疲于应付,等等。查出问题不是最终目的,针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症下药解决才是关键。

眼下,距离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的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从思想根源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发他们为脱贫攻坚拼搏奋斗的内在动力。要对症解决,从制度机制上下功夫,厘清权责关系,主管部门要履责到位,防止层层“甩包袱”,把“谁主管、谁负责”落到实处。推进政府事权的规范化、法制化,既做到权责一致,又做到应放尽放,让职能部门结合实际做好工作,避免“认认真真搞形式,轰轰烈烈走过场”。要从监督检查上下功夫,在检查基层扶贫工作中,多些不打招呼的调研,重实绩而不重痕迹。上下同心,担当作为,让党员干部树立踏实干事的好作风,把更多精力用在脱贫攻坚上。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要求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暨全国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这次主题教育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层层加重基层负担等问题作为专项整治重点内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深化专项整治,把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案促改、标本兼治,着力查找制度漏洞、监管盲点,推动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扎实落实责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