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宣传 >> 综合要闻
让每个好干部有干劲有奔头
发布时间:2019-05-17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972   字号: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新时代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制度保证,进一步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匡正选人用人风气,让每一个好干部都有为有位、有干劲有奔头。

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选好人用对人

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用人,选什么样的人,历来是干部工作的首要问题。新修订的《条例》将“政治标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原则,在考察内容中增加“突出政治标准”。 在审核把关上将“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作为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的第一种情形,扎紧织密严把人选政治关的制度笼子,进一步形成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

对标政治标准这条“硬杠杠”,广东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开展干部政治表现考察,着力选好人、用对人。

湛江市采取“一人一档”方式建立干部政治表现档案,及时收集录入考察考核、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以及纪检、信访、审计、巡视巡察、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核查等方面信息。此外,该市还把政治表现考察结果运用到干部教育培养中,有针对性地增加党章党规党纪、党内政治文化等内容;对政治表现好的年轻干部苗子,列入重点对象进行培养;对政治表现考察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干部,坚决调整。

广州市白云区制定政治表现正反向测评表,正向包括“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敢于担当、能力出众、纪律作风”等5项,反向包括“跟组织讨价还价、漏报个人有关事项、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等45条负面清单。该区还出台《关于考察评价区管干部政治表现的实施办法》,明确年度考核政治表现得分90分以下的,不得作为提拔动议人选和考核评优对象;80分以下的,年度考核不能评定为“称职”或以上等次。

清远市阳山县在严把干部“政治关”“入口关”方面频出实招,制定任前廉政考试和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并在提拔、任用、交流领导干部时严格落实。廉政考试成绩将存入干部个人廉政档案,不合格者将暂缓提拔使用。

摸清干部廉情底数 全方位把握“树木”与“森林”

“要对干部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一定要走进被考察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深入了解党员干部的日常情况。”惠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摸清全市市管干部廉情底数,惠州市纪委监委为所有在职市管领导干部和退休、离职不超过3年的市管干部量身定做了一张“廉政身份证”(即廉政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党员干部基本情况、谈话情况、信访举报情况、问题线索处置情况、执纪审查情况、问责情况、廉政情况以及其他情况等。同时,领导干部婚丧喜庆事宜、述责述廉、兼职、任期内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情况,必须及时填报。每月下旬,系统管理员开始更新干部廉政档案中的信息,包括党组织生活、违纪问责处置情况等,努力做到信息齐全、动态管理。“实时收录的廉政信息内容丰富、全面,为领导干部的提拔、任免、调动、考核、奖惩提供了准确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和决策依据。”该负责人介绍道。

深圳市宝安区纪委监委为社区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廉政体检”,建立健全社区纪检监察干部廉政档案并加强动态管理。廉政档案涵盖个人基本情况、纪检监察职务兼职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本人和家属拥有境外身份情况及受处分情况等信息。目前,已收齐全区124个社区的纪委书记、纪委委员、专职监察员的廉政档案共439份。同时,加强廉情分析,从廉政档案中梳理出影响履职的各种因素,对不适宜担任社区纪检监察干部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

激励和约束并举 实现能者上庸者下

选好人、用对人是对干部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把愿作为、敢担当的人用起来,为担当者担当、替干事者撑腰,让敢于担当蔚然成风,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017年11月,佛山市委颁布《关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干部担当有为的若干意见》,出台了12条一揽子措施,激励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近两年来,当地干部群众纷纷称赞“及时雨”“很给力”。

此外,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贯彻“三个区分开来”治理为官不为的意见》,佛山坚持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决策失误和履职失范行为,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

最近,深圳市光明区印发《光明区关于加强作风建设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的若干措施》,以34项具体举措,包括打牢思想基础、增强干部本领、树立实干导向、严管厚爱相结合、突出效能建设等内容,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严厉整治在土地整备、征地拆迁、治水提质、扫黑除恶、重大项目建设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中不敢担当不作为者,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始终坚持好干部标准,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把干事创业的舞台留给那些政治坚定、敢于担当、廉洁自律的优秀干部,如此,才能真正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合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