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宣传 >> 基层风采
梅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夯实帮扶责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走出新路子 鼓了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0-07-23  来源:梅州市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971   字号:

       洪才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帮扶前的不足4000元增加到10000元左右,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全县平均水平;新铜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42户中,有30多户盖上二层以上混凝土结构的楼房.......


       近年来,梅州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把挂钩帮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围绕目标任务,压实责任,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先行、就业扶贫等措施,切实扛起挂钩扶贫村帮扶责任,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纪检力量。


       在系列实打实的政策帮扶下,梅州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所挂钩扶贫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民风民俗发生了可喜变化。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八有”标准,贫困人口100%实现脱贫。


       产业先行:昔日荒山变金山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郁郁葱葱的金桔园里,村民们兴奋地讨论着生活的喜人变化。蕉岭县广福镇洪才村位于粤闽两省交界处,是蕉岭县19个省定贫困村之一,也是梅州市纪委监委、蕉岭县纪委监委挂钩帮扶村。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头戏”。洪才村水好,土好,富硒,长寿,拥有绿色发展的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交通闭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洪才村必须深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梅州市、蕉岭县纪委监委挂钩扶贫村洪才村贫困户抱着刚摘收的烟叶笑逐颜开


       2016年挂钩帮扶洪才村以来,梅州市纪委监委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该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到村检查指导扶贫工作,谋划发展项目,协调落实资金,督促项目落地。


       在梅州市纪委监委、蕉岭县委、县纪委监委及广福镇党委政府指导下,洪才村按照“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原则,科学谋划,打造“万亩林、千亩果、千箱蜂、百亩烟、百亩薯、一群鸭一窝鸡”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已初具规模。



       烈日下,村道旁,田间一排排烟叶茁壮生长着,烤烟房里,十几个村民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不时有车驶进,把刚从地里摘下的烟叶运送到这里。“村里引进了烟草公司,村民种多少他们收多少,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罗标明介绍,种植、销售一条龙让村民没有了后顾之忧,甩开了膀子加油干。



       远处,漫山金桔飘香。洪才村种植金桔的历史悠久,随着市场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洪才金桔遭遇瓶颈期。“以前种的酸金桔,卖不出去,村民无奈挥刀砍树当柴烧。后来我们从广西引进优质种苗,加强果树管理,果大味甜的洪才金桔才再次声名远扬。”洪才村党支部书记罗来新说,目前,洪才村金桔种植已达700亩,最高价可售至15元一斤,远销上海等地。


       青山变金山,青果变金果。在市纪委监委帮扶下,洪才村村民依靠绿色生态发展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目前,全村95%的农户参与了金桔产业,50%的农户参与了中华蜂养殖,60%的农户参与了红薯种植,贫困户及其他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实现了全村稳定增收。


       当下,洪才村正努力打造百亩金桔示范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为全村金桔种植户提供种苗、化肥、农药、技术、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实现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打造洪才无公害富硒金桔品牌,提高全村金桔品质和产量,促进贫困户和其他农户实现产业增收并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参与金桔产业发展。


       就业扶贫:工厂建在家门口


       清晨,距离丰顺县城4公里的汤坑镇新铜村繁忙一片。镶嵌在村内的大小厂房里,工人们有序进行着流水线作业;蜿蜒的乡道上,环卫工人低头认真清扫着地上的垃圾.......


       走进一间喇叭制造厂,贫困户陈碧芳与她的工友正在忙碌着,陈碧芳一家是新铜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早前,陈碧芳还在为生计发愁,“上有老人、下有三个上学的孩子,家里6口人,就我一人有劳动力,想打工又走不开。”


       陈碧芳道出了很多贫困户的心声:不能出去打工赚钱,就难以改变现状;而在家门口,又找不到有稳定收入的工作。


一大早,丰顺县新铜村贫困户陈碧芳就在工厂忙碌了起来



       “我们了解到她的实际困难后,一个是帮助她的小孩争取教育补助,另一个是帮助她在家门口就业。”丰顺县纪委监委驻新铜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邹林忠介绍。


       新铜村地处丰顺县城周边,交通便利,全村贫困户61户共22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46户205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15户23人。


       如何带动新铜村村民脱贫奔康?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丰顺县纪委监委挂钩帮扶新铜村后,把目光投向了电声企业。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丰顺县电声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从小小的“喇叭城”发展为远近闻名的“电声之都”,成为梅州首个县级百亿产业。借助这一优势,丰顺县纪委监委及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新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引进工厂方面下足了功夫。


       “一是在新铜村牌处悬挂‘新铜村人民欢迎你’,让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倍感亲切,有归属感;二是安装安防系统,保障企业和务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村两委承诺及时为企业解决纠纷、疑难、用水用电难题,为企业提供一流服务;四是设置企业指引栏,宣传企业;五是设置招工宣传栏。”邹林忠介绍,通过引进工厂在家门口就业和推荐介绍贫困户人口在外务工,贫困户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


       目前,新铜村由帮扶前的4家农业企业和工厂增加至15家,帮助28名贫困户解决在家就业问题。


       党建引领:破除“等靠要”思想


       七月骄阳似火,兴宁市永和镇永星村贫困户潘奕春正头顶烈日往鱼塘中撒下鱼食。潘奕春一家因病致贫,家中只有他和儿子两人,儿子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顺利在镇上找到了工作,年过古稀的他则待在家中,承包了3.5亩鱼塘,2亩田地。


       脱贫不能等靠要,勤劳踏实是真招。潘奕春告诉记者,一对一帮扶他们家的纪检监察干部时常来探望,每次过来,不仅带来好政策好消息,还带来鼓励,给予他们更大的信心脱离贫困。“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会继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潘奕春说。在永星村,像潘奕春那样的贫困户还有不少,但他们怀有同样的勤劳致富梦想。


       永星村位于兴宁市永和镇西部,共535户2364人,相对贫困户43户101人,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传统种养和外出务工,村集体收入少。兴宁市纪委监委自进驻帮扶以来,联同驻村干部逐家逐户摸清贫困户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帮助制定计划,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兴宁市纪委监委牢抓党建促脱贫,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觉悟、综合素质及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通过规范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定期组织党组织成员专题学习,充分调动农村党员脱贫攻坚积极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员与贫困户“一对一”精准帮扶,并设立党支部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风采栏,展示村中精准帮扶政策、党员帮扶承诺,激发贫困户主动性。2019年,永星村被永和镇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烈日下,潘奕春正往鱼塘中撒下鱼食


       为切实促进贫困户思想转变,永星村还在村中建立孝廉文化广场,以图文形式展示传统文化,以孝廉故事教化村民培养好家风;落实“以奖代补”制度,激励村民通过外出打工、饲养家禽、承包田地等方式创造财富,克服依赖思想,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兴宁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坚决落实脱贫“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求,帮助村里建立脱贫长效机制,确保群众在脱贫奔康路上稳步前进。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程中,梅州市县两级纪委监委机关还大力开展扶贫助学,如帮助洪才村争取到北京京潮基金会、梅州江西商会等机构的热心支持,共筹措爱心捐款32.94万元,作为洪才村全村贫困户子女及其他学子教育助学、奖学金;新铜村通过帮扶和鼓励,解决贫困户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其中贫困户冯德胜三个子女都读上了大学。


       “消灭贫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通过扶贫助学帮助一人改变全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形成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对挂钩扶贫村的后续扶持力度,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梅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