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总称为“北朝”。北朝时代干戈扰攘,但正如钱穆先生所言“儒统未绝”,而且北朝儒学发展出了与南朝儒学不同的风格,与南朝儒学喜欢玄谈不同,北朝儒学反而更加踏实。北朝诞生了一批名儒、真儒,游肇就是其中一位。
游肇,字伯始,后人评其“耽好经传,手不释书”“外宽柔,内刚直”,这些优点叠加在一个人身上,不就是《论语》中所说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躬行践履者吗?这样一位翩翩君子,给纷乱不已的北朝时代增添了一抹亮色。
游肇不仅是一位读书人,而且是一位好官。他历仕北魏孝文、宣武、孝明三朝,享有“博综经史”和“谦素敦重”的美誉,有深识远略,有原则操守,政绩卓著,忠贞不贰,备受信任。
游肇曾担任廷尉卿,这是个专司天下刑狱的官职,诸如修订律令、判处疑难案件和重大案件等是其职责所在,还可根据诏令,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公大臣。廷尉卿位高权重,责任大压力也大,绝非一般人所能胜任。游肇是位修养深厚的儒者,持法宽仁公平,断狱务求矜悯仁恕。他断狱以儒家经典理论和国家法律为准绳,对于影响整个案情的关键细节,他盯住不放,反复询问、推理、求证,直至豁然贯通、毫无疑义的程度,才能做出结论。他说,讼狱之事,关系重大,稍一疏忽,真相就有可能被掩盖,造成无辜之人蒙冤,而真正的罪犯却逍遥法外的严重后果。
游肇治政,清简廉明,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讲求兴利除弊,讲求实效,一切以利国利民为本,唯恐因自己的不慎和疏忽贻害百姓。因此,他处理任何事情,必详细考核,询问再三,穷尽其理,确认无误后方才下笔。在此过程中,自然也会遇到阻力,但他有定力面对重重阻力。
佞臣元乂意欲除掉德才兼备、深得人心、堪称朝堂柱石的太傅元怿。别人都不愿或不敢与元乂的意愿相违背,唯独游肇挺身而出坚决反对,慑于他的正气凛然,元乂最终收手。游肇过人的勇气、胆略、操守和担当,展示了一个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大丈夫的气概,赢得了众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正是由于游肇的操守和政绩,他从长史、廷尉,升为州刺史、郡太守,直至太常卿、尚书右仆射,担任辅佐朝廷治理天下的宰相。
游肇曾著文热情赞颂鹞鸟的志向高远与洁白无瑕,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孝明帝生病时,群臣纷纷前去探望和侍奉,令孝明帝十分欣慰,痊愈后,大赏文武百官,加官晋爵,扩大封邑。游肇被封为文安县开国侯,食邑八百户。其他人都欣然接受,可唯独游肇坚辞不受,他认为自己只不过做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就是邻居有病有伤,也应探望一番,不配获此嘉奖,这与无功受禄没有区别。其实,游肇一生律己,以不贪为宝,他的生活也可想而知,史载“清贫寡欲,资仰俸禄而已”。
正光元年(520年),游肇去世,享年六十九岁。孝明帝在朝堂举哀,游肇获谥号“文贞”。在游肇生活的时代,“文贞”是读书人能够获得的最高等级的谥号,之后“文正”二字的地位才超过了“文贞”。“文”表明了游肇儒者的本质,“贞”褒扬了游肇廉官的美德,合为一体,何其难得。